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mRNA疫苗火了,DNA疫苗还会远吗?



▉ 导读
辉瑞和Moderna COVID-19 mRNA疫苗上市,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核酸疫苗的发展。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如设计简单、生产迅速、易于运输和储存,尤其适合应对突发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核酸疫苗编码蛋白质抗原在宿主体内合成,可实现天然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等,提高免疫效果。当前,核酸疫苗开展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癌症、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领域。
核酸疫苗的应用领域
▉ DNA疫苗设计与组成
DNA疫苗一般采取质粒形式(pDNA),包括转录单位和制备单位。转录单位包含病毒杂合或真核启动子、内含子、目的基因以及polyA信号区。与mRNA疫苗相比,DNA疫苗性质更加稳定,而mRNA疫苗无需入核即可实现蛋白翻译,避免插入突变。
启动子负责与RNA聚合酶连接,控制质粒转录,并最终实现翻译。通常使用CMV启动子,其可在各种细胞系中实现高水平抗原表达。然而,病毒启动子会在基因沉默作用下迅速失活,导致短暂基因表达。因此,采用病毒-哺乳动物杂合启动子,在体内、体外延迟启动子失活。一般,内含子序列位于启动子和目的基因之间,可有效提高抗原表达。polyA信号区可稳定mRNA转录,促进其从胞核释放。
制备单位包括复制起始序列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前者使质粒在宿主体内实现扩增,后者使质粒可在菌落中进行筛选。体内试验中,法规强烈禁止抗生素抗性基因使用,以防止病人产生抗生素抗性和抗性基因的人类基因组整合。

DNA疫苗在注射位点转染细胞,经过内化和转位作用到达胞核,实现抗原表达,最终抗原通过细胞凋亡或外泌体形式排出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和B细胞,具体知识请参考人人读懂免疫学第十五期),这里以DC为例。DC捕获该抗原(外源抗原)后从组织进入淋巴结,捕获抗原在DC内体溶酶体作用下降解为多肽,随即以MHC II-抗原肽形式展现于DC表面,在淋巴结内提呈给CD4+T细胞。CD4+T细胞进一步引发B细胞反应,同时活化CD8+T细胞。外源抗原也可通过感染细胞MHC I分子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
此外,DCs也可直接被DNA疫苗转染,抗原在DCs中表达,由于DCs既可表达MHC I,也可表达MHC II,因此DCs可同时活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IL-2(自分泌)作用下,实现扩增,分别转化为Th细胞和CTL。Th细胞在IL-2、IL-4和IFN-γ(自分泌)作用下,进一步扩增为Th1和Th2细胞。Th1通过维持CD8+T细胞增殖实现细胞免疫,Th2细胞通过B细胞作用实现体液免疫。该方式下,DNA疫苗同时诱发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疫苗。Th1或Th2细胞增殖可通过改变免疫方式调节,肌肉注射时,一般诱导Th1型免疫反应(细胞免疫),皮内免疫时,一般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体液免疫)。这种全方位免疫诱发记忆性B细胞和T细胞形成,从而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DNA疫苗的递送与应用
截止目前,尚未有DNA疫苗获批在人体内使用,主要是基因表达不充分和免疫系统活化效率低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研究人员在DNA序列设计、疫苗构建和递送模式方面进行了改进。递送方面,传统针刺递送方式可划分为皮内、皮下、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皮内注射似乎比皮下和肌肉注射效果更好,原因是真皮内存在大量树突状细胞(DC),可实现有效抗原提呈。静脉注射的优点则为可将DNA质粒递送至淋巴器官处APC,但该方式的效果是不确定的。此外,DNA疫苗还可通过粘膜递送,如口、鼻、肺等,诱导局部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粘膜免疫被认为是抗病毒最有效的免疫方式,因为宿主感染起始阶段发生在粘膜表面。而且,粘膜免疫形式友好,不需要针刺、专业设备以及手术。
然而,裸DNA单独给药,由于存在体内稳定性、特定靶向、细胞摄取率和免疫系统调节缺陷,仍需通过电穿孔、微针或基因枪等特殊设备实现皮肤免疫。当然,这也可通过使用合适载体来改善,生物聚合物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般用作载体的物质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病毒酶体、细胞穿透肽(CPPs)、活菌等。在这之中,聚合物具有理化稳定性高,低毒、有效保护力、易于制备、成本低特点。它比脂质体更刚性、更稳定,也不会带来病毒酶体和活菌导致的抗载体免疫。同时,聚合物可被设计成各种纳米结构,可调整大小与表面特性,对于药物载体应用很实用。对于DNA疫苗,生物学性质合成聚合物最佳,因其具有生物亲和性,易于细胞作用,生物降解,并能通过细菌或酶工程简单制备,应用前景广阔。

▉ 总结与展望
迄今为止,DNA疫苗已被批准治疗兽用疾病,尽管尚未批准用于人类,但已有许多DNA疫苗应用于临床实验中。DNA疫苗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难以精准控制遗传物质及其本身较低的免疫原性,可通过研究基于生物聚合材料递送系统,以便提高其体内功效,最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Franck CO, Fanslau L, Bistrovic Popov A, Tyagi P, Fruk L. Biopolymer-based Carriers for DNA Vaccine Design.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20 Sep 7. doi: 10.1002/anie.202010282.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删除。


推荐阅读
中国好药都!——连云港(这里有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 中国好项目 | 韩国公司对中国NASH新药项目的韩国权益感兴趣 「望石智慧」获一亿美元B及B+轮融资,双引擎加速AI制药产业化落地 中国好CBO | 这些新药公司聘请了首席商务官,共18位! 重磅!祐森健恒与药明康德签署1类创新药项目合作协议 药时代直播间63期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新药研发? 一波三折,近十年首个“多动症非刺激疗法”——Qelbree获批问世 创新制胜,历久弥新!——专访勃林格殷格翰全球创新事业部负责人Michel Pairet博士 新药研发让这些中国城市名扬天下!(2021年4月5日,第一版本) 38万+阅读量!2021年Q1药时代头条汇总(90篇精彩文章) 炎炎红镜东方开,明朝日月换新天!——邵峰院士与邓天敬博士联手打造炎明生物 谢雨礼博士 | 接过“寻找新药,为人民解除病痛”的接力棒!——纪念恩师谢毓元院士 BridGene Biosciences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合作,共同研发针对“不可成药”靶点的小分子药物 王晓东|从NIBS走出的维泰瑞隆,做药的逻辑是什? 药时代倡议 | 一起绘制【中国新药“清明上河图”】——中国新药历史图鉴,一片壮丽的星辰大海! 著名投资机构支持的核酸新药研发公司诚聘技术合伙人! 重磅!新格诺康 (SignalChem)宣布与默沙东(MSD)联合开展临床二期试验 人工智能(AI)如何助力新药发现?答案在这里! 勃林格殷格翰2020经营业绩取得积极增长 翰森制药中国首款原研TFV前药“艾米替诺福韦”即将获批!更安全高效的HBV治疗选择 腾盛博药完成1.55亿美元C轮融资 创新最美,予她无畏!——乳腺癌新药唯择®(阿贝西利片)上市之际,专访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王莉博士 积“微”成著创新药,“芯”火相传照未来!——祝风华正茂的微芯生物继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微芯生物二十周年 | 中国原创新药的拓荒者——筚路蓝缕,无怨无悔! 他不是“药神”,他是暨南药学领跑者丁克|国华杰出学者 今天是全国爱肝日,188篇好文章和2场公益直播与您精彩分享! 肾病患者的福音!口服类固醇Nefecon向FDA递交上市申请,治疗IgA肾病 【JMC综述】从FDA近10年批准的药物看新药研发的趋势与未来(2010-2019) 重磅消息扎堆!临床试验终止,FDA批准适应症撤回,新药获批,大额并购,跨境合作。。。 拯救失眠,FDA受理Idorsia公司失眠药daridorexant的上市申请;多家PK,中国艾曲波帕首仿获批在即 谢雨礼博士 | 新药大时代:小分子突破,双抗ADC爆发,RNA王者归来,生物相变能否成就下一个诺奖? 极目生物宣布完成超1亿美元B轮融资,继续加快推动产品管线拓展、临床开发及商业化 破局晚期乳腺癌治疗——礼来CDK4 & 6抑制剂唯择®(阿贝西利片)在中国上市 为千百万患者提供新药解决方案——专访著名华人女性科学家徐连红博士 女神节将至,敬祝25位女性领袖和千千万万女同药们节日快乐! 我和我的药时代 | 18位大咖畅谈中国新药研发 AI医疗大联盟(AAIH),一遇风云便化龙!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