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会喝白开水
抗体类药物是我国研发的热门领域,近5年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上市申请数量持续走高。抗体类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上市申请数量和1类抗体新药上市申请都有了质的飞跃,1类抗体新药上市数量在2016年尚无申请的情况下,2020年已达16项(按受理号计)。
图 2 2016-2020年CDE受理的抗体类新药上市申请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由于众多重磅生物药专利在2015-2020年到期,生物类似药有望在2018-2022年大量获批上市。在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专利即将过期的大品种单抗上,多家竞逐同一个品种进行开发的情况十分普遍。
诞生多个重磅产品
近年来单抗药物研发势头火热,获批上市数量呈现井喷状态,百泽安、赛普汀、汉达远等多个重磅产品相继出世。
2018年之前国产单抗药物获批上市数量数量少,自2019年开始井喷式增长,如今总计18个(按商品名计),涉及13种产品(按通用名计)和8家企业,其中阿达木单抗获批上市产品数最多,达4个,而信达生物获批上市产品数位居第一,达4个。
图 4 中国批准上市的国产单抗药物数量(按商品名计)
数据来源: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表 2 中国批准上市的国产单抗药物[1]
我国进口单抗注册证号76件,涉及27家外企、37种产品(按通用名计)。在27家进口企业中,罗氏注册证号数量最多,共20件;进口单抗品种数量为国产的2倍有余;37种进口单抗中,有22种独家供应。
图 5 进口单抗药物注册批文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国内抗体类药物处于研发投入期,创新成果初步显现,产业技术和监管制度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国家对生物类似药的需求越来越大,势必需要加速质量评价和供应保障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优化进程,推动进口替代的同时也将倒逼企业差异化创新。
[1] 查询截至2021年3月12日。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