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辰公子
编辑:辰公子

时隔两年,我们再一次有幸跟李博士碰面,这次我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谈到了行业发展以及中美冠科近两年来极速扩张的一些变化,李博士也给我们分享了冠科扩张之路背后的深层逻辑。李博士感觉到,这两年行业极速发展。新赛道迅速崛起,公司向新领域布局,生物医药蓬勃发展,国内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愈来愈强。这一切,都令李博士感到心潮澎湃,言语间充满了热情。
1
营收翻倍,全球布局
2020年4月1日,一纸任命流遍了中美冠科所有员工的邮箱。JSR Life Science将在位4多年的CEO Jean-Pierre Wery博士升任为董事会执行主席,同时担任母公司JSR Life Science的首席技术官(CTO)。由Armin Spura博士接任首席执行官(CEO)的职位。对于新CEO,李其翔博士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非常聚焦新产品商业化的人。”
事实上这也是中美冠科近两年来的主旋律,从商业化的角度对公司现有业务进行整合,并在中山、苏州、荷兰等地建立了多个分公司。李其翔博士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这些布局的意义:
国内

李其翔博士
另外我们在国内的动物房也几乎饱和了,因此在中山也建设了一个新的基地,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运营,大量的动物试验已经在那里展开。
在2019年,我们引进了HUB的类器官技术,为了更好的发挥这项技术,北京的高通量筛选中心大概会在七八月份搬迁新址。
总的来说,国内的业务扩张的非常快。
国外

李其翔博士
业务整合
除了全球范围内的进行布局,冠科也对业务内容进行了整合。今年3月30日,冠科剥离了CVMD部门的,彻底聚焦在肿瘤及相关领域上,这是一个商业决定,也是中美冠科对业务进行回顾,功能整合后,为了提高效率做出的选择。李博士对此的看法是:

李其翔博士
谈到这块经营已久的业务,李博士也有些不舍,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也只能如此。从结果上看,目前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反馈,这也是中美冠科在经营了15年后营收再次爆发的原因之一。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战略上的变化呢?如何才能保持这样增长的速度呢?李其翔博士继续为我们解惑。
2
稳住基本盘,拓展新领域
事实上中美冠科也一样会面临着长期增长的挑战,在癌症药物的临床前动物试验这个细分领域,冠科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头部企业,在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呢?冠科的应对方法是,分两步走。
一、稳住基本盘

李其翔博士
二、拓展新领域

李其翔博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开拓了很多肿瘤免疫疾病相关的领域,包括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李其翔博士
(来源:微信公共图片库)
比如说我们建立了无菌的动物实验室,观察无菌条件下动物的免疫状态、对疾病的免疫机制和对药物的反应。然后我们把菌再放进去,观察药理上的变化。同时我们建立了细菌培养室,在这里我们可以方便地检验各种细菌,人为地培养我们需要的菌群,并通过新建立的NGS方法学来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和比较。
细菌的基因分析和我们现在应用在人身上的基因测序分析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我们已建立的了完整细菌宏基因组学的分析方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研究的某个菌可能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全新的药物。
此外还有人源化的动物模型。传统的动物模型是没有人的免疫系统的,很多免疫治疗药物就无法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开发人源化的小鼠,将人的靶点(比如说PD-1)放在小鼠身上,方便我们测试免疫治疗的药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几十种人源化的动物模型,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常见的免疫靶点药物的研发。”
另外,我们还研发了MuPrime,”小鼠PDX”模型,使得研究免疫治疗与靶向联合用药成为可能,(比如说Kras抑制剂和PD-1抗体的联用),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上百种MuPrime模型,可以满足许多这类联合用药的的研发。
(来源:中美冠科官网)
此外,肿瘤原位移植相对于普遍使用的皮下移植,更能反映病人肿瘤微环境,李其翔博士还向我们介绍了冠科大力发展体内影像来开展各种原位肿瘤模型的肿瘤免疫的研究。他还讲述了用体外肿瘤类器官与肿瘤微环境共培养等一系列的免疫肿瘤学平台的布局,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所谓“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于李博士,可以说是“可破局,必先布局于心中”。也正是这样一份对科学、对专业无穷探索的精神,成就了他与冠科十年的发展之路。
3
没有差劲的药物,只有糟糕的临床试验
每一个从事药物领域工作的人的初心,都是希望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李其翔博士和冠科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也离不开业务上的钻研。中美冠科在药物转化方面如此成功,背后还有什么经验呢?李其翔博士又向我们介绍了他在“临床试验”这个环节上深刻的认知——没有差劲的药物,只有糟糕的临床试验!

李其翔博士
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就要通过实验模型,因此实验模型必须是可预测的、准确的。通过准确的、可预测的模型,就能够找到对这个药物高表达的基因。比如这个基因是her2,那么就去临床上找her2高的人群,这样做出的临床试验成功率是很高的。”
(来源:中美冠科官网)
李博士帮我们理清了整个过程后,我们会发现,其中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这样可预测的、准确的基因。通过什么样的模型?什么样的方法?李博士继续谈道:

李其翔博士
通过冠科十余年来的数据积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可以供机器进行深度学习,但是现有的计算机的算力达不到我们需要的层级,差距大概在1000倍左右。因此在今年2月份,我们与剑桥量子计算公司(CQC)进行了合作,希望在量子计算的层面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微信公共图片库)
当量子计算与新药研发结合,会不会迸发出新的力量呢?我们拭目以待。
4
未来的发展在中国
中美冠科和李其翔博士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近年来,新药研发行业整体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博士也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看法。
1、发展方向

李其翔博士:
2、在哪里?

李其翔博士:
第一、资本市场的态度,包括国内的CRO公司的上市估值,药企的营收增长、增速。
第二、国内药企的竞争力,以前我们都是跟着别人做仿制药。到现在,虽然我们最源头的创新还是很少,但是fast follow,做me-too,me-better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第三、人才荒,因为发展速度过快,现在对很多企业来说人员流失和人才招聘都是很紧要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了。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对于中国的新药研发乃至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促进。
行业高速发展,中国首当其冲,相信这也是李其翔博士不远万里回到上海参加此次的第四届中美冠科国际生物医药研讨会的原因了,而对这次的会议,李博士还有一点不一样的体会。

李其翔博士:
这次会议的议题也都是非常前沿的话题,很多热门的领域,包括我刚才分享的很多冠科在肿瘤免疫上的进展和布局。这一两年,尤其是在江浙沪这个区域,生物医药是蓬勃发展。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加强跟大家的交流,一起碰撞出新的idea!
5
结语
2021年6月30日,中美冠科将在上海张江召开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研讨会。这已经是冠科连续第三年在上海举办本会议。李其翔博士也将代表中美冠科主导本次会议,并以“Animal modelling (syngeneic) immune-oncology”为题带来分享。
同两年前相比,今天的李其翔博士更显意气风发。相信这是两年来冠科快速发展给他带来的变化。中美冠科的快速扩张的秘密,就隐藏在整个大环境里,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全球范围内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视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技术提升、行业发展、新兴赛道遍布,肿瘤治疗新纪元。
我们期待中美冠科的下一个十年!



推荐阅读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