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刘佳仪 图片来自NIH
导读
这两天,美国NIH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对新冠肺炎病死者的尸检报告发现:新冠病毒比我们想象得“狡猾”得多,能在人体多个组织中检测出来,包括脑组织,此外它们超长时间停留在体内,即使患者症状全无,也有“死灰复燃”的时候。
无独有偶,《自然》杂志也发表了一篇相关的综述,发现新冠病毒的破坏力不局限于呼吸道内,它对器官的损害程度与症状程度关联性不大,轻症感染者即使没有进过ICU,康复出院后也有可能在几个月后重返医院甚至死亡。当下全球新冠患者数量一再攀升,即使现有的医疗条件可以勉强保住他们的生命,但难以保护他们不受后遗症的困扰。后疫情时代乃至将来,新冠患者只会越来越多,而康复者往往难以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已报道的新冠病毒毁掉了不少运动明星的职业生涯,后遗症、并发症的阴影将伴随着他们的后半生,使他们与健康的生活无缘,甚至丧失工作和自理能力,难以重新融入社会。有医疗方面的专家评论:当前流行的“Omicron毒株传染性极强,感染人数众多,如果Omicron毒株也能长期在体内多器官复制,那么死于其它器官/系统的人数会大大增加”。


-
不同年龄段患者由新冠导致神经系统患病的几率不同。具体来讲,60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尤其高,常见症状是急性精神错乱、谵妄、疲劳、肌痛;
-
而18岁以下的患者常见症状表现为:嗅觉或味觉上的障碍,还有头痛,部分人群癫痫发作。
-
3.而且新冠肺炎导致中风的概率是流感的六倍,为1.2%。
这项研究调查了新冠引发的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相关性。
-
18名(3%)接受了神经抗体检测的患者,其抗新冠抗体检测呈阳性。 -
新冠康复者中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仅占相关确诊患者的0.05%,但在这0.05%中会有癫痫发作、情绪障碍、谵妄、步态共济失调、脑MRI异常表现等症状。

-
鼻子中的嗅粘膜缺乏淋巴聚集门,新冠病毒由此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在这些位置留下病毒RNA痕迹和病毒颗粒。 -
此外,缺氧、脑缺血和细胞因子风暴等因素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经营养效 应共同作用破坏神经系统。 -
找到神经中枢感染机制后,研究者计划通过喷雾器和鼻喷剂,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体进行局部治疗,有望减少病毒载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首发 | 中科院徐华强/尹万超团队联合攻关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刺突蛋白及其与受体和抗病毒抗体的复合物结构 罗伊·瓦杰洛斯博士的礼物:为了一个没有乙肝的中国 中国制药企业必看!礼来/信达PD-1 BLA审评之际,FDA关于China-only肿瘤研究的决定备受关注! 全球RNAi药物临床进展合集 | 哪些精彩值得期待? 毕井泉:推动抗癌药物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走近FDA肿瘤学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 毕井泉:新药研发九死一生,高风险应有高回报 国内首家AI新药研发公共平台落地中关村 角井生物推动新药研发进入智能时代 万人汇聚!全球药品开发(中国)直播间精彩回顾! 美国FDA发文抨击PD-1赛道扎堆、内卷、Me-too现象! 首个新药正式上市,全球总部、研发中心盛大启用,亚盛医药迈入新阶段! 第十五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云端”揭晓



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