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临床研究超级训练营!40节课,帮您系统学习国际临床试验前沿设计方法!

前言
近日有一篇题为“创新药大赌局 :4年吞金2000亿的黄粱一梦”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说“国内的许多‘创新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而是一种时代和政策的红利”。国内过去10年涌现出很多创新药企业、也出现一些在世界舞台有一定影响的生物技术公司,但总的来说还在探索阶段。把这些早期探索说成是个大赌局可能有失偏颇,但我们确实需要加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新药研发与其它高技术产业有较大区分,今天聊一下新药研发有别于其它行业的特征、供大家参考。
药源解析
新药研发是个diversity(多样性)难题、不是个scale(力度)难题
FIC 与BIC 同样困难、同样罕见
参考:https://image-src.bcg.com/Images/What_Matters_Most_Biopharma_tcm81-95831.pdf
化合物先天资质很重要、但后天培养可能更重要
参考:https://www.linkedin.com/pulse/30bn-question-mike-rea/
跟踪未满足医疗需求、而不是美国公司
如果需要重新平衡BIC和FIC,那么就要自己寻找未满足医疗需求。现在未满足医疗需求非常多,即使肿瘤这样投资密集型领域真正进展也是非常有限的、据统计过去10年荷兰实体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延长了1个月。有些投资人更注重与美国公司的对比,但能够对标美国技术的公司非常多、你能看到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这很容易造成内卷。最近网上有个武林复印《辟邪剑法》的笑话,说的是现在新药研发扎堆的现状。随着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大分子抗体产生效率的大幅度提高,逃出先导物专利保护范围的类似物相对容易找到。虽然各家复印机质量有所差异、但印出的武林秘籍基本都能用,迅速造成整个赛道拥堵。
新药比其它高科技领域周期更长、风险更高,西方现有的VC也并非最佳模式。国内VC退出时间更短,加剧了矛盾。对风险的耐受程度也影响行业走向,庞氏骗局之所以屡屡得逞并非回报比中彩票高、更诱人的是回报稳定性,如同新冠病毒之所以危险并非高度致死而是高传染性。新药项目评估需要平衡多种因素,如果重新计算上面这些因素与其它因素比的相对权重会影响整个项目的估值和最终回报。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