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Antibody)与不同数目的小分子毒素(Payload)通过连接子(Linker)偶联组成。由于兼具单抗药物的高靶向性以及细胞毒素在肿瘤组织中高活性的双重优点,ADC 药物可高效杀伤肿瘤细胞,较化疗药物副作用更低,较传统抗体类肿瘤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被称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导弹”。此外,ADC 药物具备与其他疗法联合的协同作用并可用于治疗单抗药物疗效不佳的大量潜在患者,展示出巨大的临床治疗价值。
ADC 药物通过抑制肿瘤DNA复制或 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肿瘤细胞表面靶抗原受体结合,形成ADC抗原复合物,被肿瘤细胞内吞,进而经过溶酶体降解,细胞毒素在胞内释放,结合至DNA 小沟或微管蛋白,抑制肿瘤DNA复制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疏水性小分子毒素还可以通过细胞膜扩散,对邻近肿瘤细胞产生杀伤活性,称为“旁观者效应”。 对于部分抗体靶标异质性表达的肿瘤,旁观者效应是ADC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机制。
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ADC、抗体融合蛋白、双抗、单抗等抗体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爱地希(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 药物,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产ADC 产品。随着爱地希2021 年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显著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将有利于公司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除爱地希之外,公司还有3 款临床阶段ADC药物,处于临床I期或临床II期,包括RC88、RC108、RC118,分别靶向于MSLN (CAK1)、c-MET 和Claudin 18.2。
普方生物 (ProfoundBio) 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癌症靶向药物研发,特别是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管线中有11款在研产品,10款为ADC药物。通过引入高极性 PEG、多羟基和/或多羧基基团,ProfoundBio的研究人员合成了亲水linker,可以使exatecan在DAR8水平下与多种抗体进行位点特异性、高度均匀的偶联。该linker在其他DAR值,包括DAR 4和DAR 16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杭州多禧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12 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ADC的研发、生产、临床和商业化。经过近8 年的沉淀,多禧生物建立了完善的ADC 创制平台,在抗体、连接子、小分子毒素三大元件中均展现出强大的核心能力。连接技术方面,拥有定点偶联等新型智能化连接子约50 余种;小分子细胞毒性化合物方面,拥有5 大类约100 余种分子;抗体工程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抗体构建和生产工艺,确定了24 个可用于后期抗体开发的靶抗原。多禧生物是国内ADC 药物布局最多的企业,在官网公布的17 款产品管线中,有4 款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恒瑞医药成立于1970 年,是一家从事创新和高品质药品研制及推广的制药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ADC领域,8 款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靶向HER2 的SHR-A1811 进度最快,已进入II 期临床;此外,6 款药物包括SHR-A1201(Kadcyla类似物)、SHR-A1403(靶向MET),以及尚未公布靶点的SHR-A1904、SHR-A1912、SHR-A1921、SHR-A2009,处于临床I期。
科伦药子公司科伦博泰主要聚焦于ADC 药物的研发,目前官网披露的ADC 产品有3 款,均为第三代ADC 药物:A166 和SKB264 分别靶向HER2和TROP2,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靶向CLDN-18.2 的SKB315 的IND 申报于2021年8 月30 日获得NMPA 受理。其中,A166 是首款中美双报的ADC 药物,在治疗HER2 阳性晚期实体瘤的国内I期临床试验显示,6.0 mg/kg 剂量组疗效优于抗癌“神药”Enhertu。
4、Abdollahpour-AlitappehM , Lotfinia M , Gharibi T , et al. Antibody–drugconjugates (ADCs) for cancer therapy: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J].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018.
5、do Pazo C,Nawaz K, Webster RM. The oncology market for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Nat RevDrug Discov. 2021 Aug;20(8):583-584. doi: 10.1038/d41573-021-00054-2. PMID:33762691.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点击这里,与~20万同药们喜相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