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最近,全球目光都看向了上海,上海的疫情再一次冲上了热搜。截止3月29日24时,上海市新增326例确诊病例,5656例无症状感染者。
这一次人们关注的点不是上海增加了多少病例,而是上海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达到五千的水平,每日都在不停上涨,依旧没有选择封城,而是分两区封控进行轮流核酸筛查。 不少人提出质疑:上海的做法是一种半“躺平”的趋势?还是在为其他城市的应对疫情新模式蹚路? 这些质疑的背后,都归结于同一个疑问:在无症状感染激增的新情况下,我国后续的防疫之路怎么走,还要走多久。
撰文 | 李晓韦
01
上海能否控制住此轮疫情?世界各地专家均在关注
如何在遏制病毒传播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恢复和保持正常生活的运行,是所有国家在2022年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当下,我国所奉行的“动态清零”道路和其他国家的开放共存政策形成了对比,而此次香港和上海的疫情大爆发,是我们两年多防疫之路最艰难的一战,这一战将我国的防疫举措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截至3月30日,上海无症状和感染者病例的总共数量
上海此轮疫情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从NYT、再到CNN,学术类Nature也在关注。让我们先来看看Nature的这篇新闻,全球各地的专家们是如何看待此次上海疫情的爆发。

NYT介绍上海疫情

中国香港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本·考林(Ben Cowling)认为,由于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大量核酸检测工作,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内地病例数会持续上升,但此后该数字将回落至零。
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Osterholm则表示,目前病例数增长太快,已经失控,病例数不太可能回落到零。
如果要控制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需要更严格的措施,这肯定会拖累经济层面。
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陈曦(Xi Chen)表示,想要尽快改变现状,中国需要尽快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作为应对方案,并建立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来减轻现有医院的压力。
就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目前的传染强度来说,如果一旦失去控制,其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香港的疫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前文我们分析过香港的死亡人数激增,医院不堪重负,医疗系统几乎被击穿。伦敦生命科学市场分析公司Airfinity的一项分析预测,在奥密克戎的浪潮中,中国大陆可能有超过100万人死亡,部分原因是8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50%的人接种了疫苗。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预测过于草率,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回到香港的疫情上来,进行详细的解析。
02 聚会的前夜
先上个图——

图为香港疫苗接种人口年龄分布图(第二针)
人口仅为748万的香港,在第五波新冠疫情(奥密克戎疫情)侵袭后,已累计114万人感染,已经有7420位香港患者因新冠病死,而目前的新冠死亡病例分析显示,大部分逝者是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香港新冠疫情最新死亡分析报告可以总结出以下五个重点:
-
死者年龄中位数为86岁;
-
89%死者有长期患病史;
-
88%死者未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
-
96%死者在60岁或以上年龄;
-
老年人接种2剂或3剂疫苗,病死率低至少10倍。
因而,香港新冠病死率如此之高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香港8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非常低。
目前,香港80岁及以上人群的2剂或以上疫苗接种率也仅为42%,而根据之前疫苗有效性的文章我们知道,科兴或者辉瑞都要打了第三针才能保证其防重症死亡的有效性达到97%。
那我们再来看看香港第三针有多少人打——

图为香港疫苗接种人口年龄分布图(第三针)
直接一点,我们来算一下香港8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第三针的普及率有多少。在香港8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40万人,其中接种第三针疫苗的有51738人,占12.88%。
12.88%!这个数字既是教训,也是下一步我们内地应该去思考去努力的方向。
03 聚会的前夜
看到这个小标题的时候一定会有网友疑惑,小编不是一直坚持着不能躺平的立场吗?为什么也开始谈论开放之路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坚持了两年多的“动态清零”之路,其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正如这篇Nature的文章所说的,与新西兰和新加坡等人口较少的国家相比,中国庞大的国内经济使得“动态清零”更具可持续性。
但动态清零可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随着病毒传播范围在加大,以及毒性在降低。终有一天我们敢于放开,能够承受并存的后果。
在这之前,我们应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尤其是老年群体的接种率,将重症、病死率控制到最低。
同时,尽快建立新的医疗设施和后备医院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在防疫的同时,保障基础的民生需求。
最后,借用梁卓伟教授的几句话:第六波疫情终究会来,选择“清零到底”是中转站,“走向风土病”是终点站,无论哪种选择,只是早与迟之分而已。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版权归拥有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
火热的CAR-T!火热的人才!8小时前,传奇生物宣布了「范晓虎博士离职」的消息,复星凯特:这剧情我熟,王立群博士也是..
-
6:4反对!开了7个半小时的会,FDA这次能扛住公众的压力吗? -
今晚10点!FDA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ALS重磅药物,您想观看直播吗?(附:6份会议资料)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