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如果一个人被雷电击中一次,可能是运气不好,但如果一个人同时被雷电击中多次,那他一定是自身出了什么问题。下面我们要讲到的LogicBio 和BlueBird(蓝鸟生物),都曾是明星级的生物科技公司,碰巧都经历了临床试验多次被FDA暂停(Clinical Hold),公司股价和现金流也因此惨遭重创。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让我们看看,能否从这些案例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案例1 – LogicBio的故事
案例2 – 蓝鸟生物的故事
01
什么是FDA临床试验暂停禁令(Clinical Hold)?
IND提交后,FDA会在30天内审查该申请,以确保受试者不会受到不合理的风险,并且保障试验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如果在临床研究设计、药物安全性、临床前动物数据、药物质量等方面都有问题,或者该研究的实施不能遵循良好的GCP标准,FDA都可能会发出临床试验暂停的禁令。
-
受试者将遭受到严重伤害的的巨大风险; -
执行IND项目的临床人员的科学培训或知识经验不足以进行有效的临床研究; -
研究人员手册(IB)具有误导性、出现错误或资料不完整; -
该IND所提供的安全性信息不足以让FDA评估受试者参加研究的风险;该IND 旨在研究治疗某致命疾病的药物,但其中某种性别却被不当地被排除入组。
-
出现上述 “A” 例中临床暂停的任何情况; -
临床方案设计上存在明显瑕疵和缺陷,不能实现其预定目标。
02
2016年FDA研究报告 – 初始IND的临床暂停原因

03
2020年FDA研究报告- 肿瘤药物的临床暂停原因
2020年,FDA在又发布了另一项研究,分析了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所有已提交的临床暂停的肿瘤药物IND申请,其中包含所有1到3期临床的IND。在这3年半内,申办方一共向FDA肿瘤部门提交了1137份肿瘤学的IND申请,其中101份申请(8.9%)被临床暂停。以下是该研究的细节:


04
如何避免临床暂停
首先,在准备IND时,申办方应专注于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方便FDA合理评估受试者的风险。避免临床暂停的关键在于证明临床方案足以达成既定的研究目标,并向FDA证明公司正在采取充分的审慎措施,以确保申办方提出的研究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潜在风险。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在于:
-
在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IC)中,对受试者提出合理的安全性知情权。虽然 FDA 不一定要求每个IND都提供知情同意书,但极可能会要求为特定高风险受试者提供IC,例如儿科疾病、心脏病、肿瘤,基因编辑或基因治疗等临床试验。 -
正确记录和验证生产工艺,证明CMC制造过程不会引入不必要的风险(例如可引起致癌或其他安全问题的杂质或药物代谢物)可谓至关重要。 -
选择正确的毒理学动物模型。临床前安全性研究须充分且全面, GLP 毒理学研究尤为重要,而GLP试验时间的长短(重复剂量毒理研究)将取决于1期研究对象的建议治疗时间。 -
准备好高质量的IND申请文件,因为准备IND 申请的最重要挑战是申办方能够用精准的数据和流畅的申述来保证申请成功。聘请经验丰富的写手(Medical Writer)可以帮助有效地组织数据并突出关键要点,以符合FDA审查员的预期。 -
聘请通晓潜在风险的行业顾问。通常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尚未在各个关键领域配备所有专家,例如药理学、毒理学、CMC生产、监管和临床等,而这都是一份好的IND申请所必需的。如有需要,建议聘请具有良好跨领域专业知识和具有IND 申请经验的顾问,提醒公司FDA可能会关注的问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05
如果临床试验被FDA暂停,应如何应对?
首先,要沉着冷静而不要慌张,关键是要向FDA提出正确的问题,以便快速准确地应对FDA的禁令。申办方在收到FDA下发的临床试验暂停通知后,应积极与FDA沟通以便获取以下问题的回复:
-
FDA 究竟在担心什么?
-
是全部暂停还是部分暂停?
-
沟通对象有谁?
结 语
后 记
蓝鸟在最近两年的走势连连下跌,不禁让人心生惋惜。这家数十年来备受推崇的公司,如何就这样一步步走向衰落?
从科技本身而言,蓝鸟的优势本来很明显,除了遗传疾病,它最初还拥有基于LLV 的 CAR-T 疗法。事实上,CAR-T 项目本来也做得很好,并曾与 Celgene (BMS) 和 Regeneron 公司达成了重大合作协议。其多发性骨髓瘤CAR-T的BLA申请,也于2021年3月获FDA批准,并以ABECMA的药名上市。
然而,2021年10月,蓝鸟却宣布将13个肿瘤学项目剥离出来成立了一家新公司“2SeventyBio”。令行业哗然的是,蓝鸟的核心舵手竟然弃母公司于不顾,原本的CEO、 CSO 、CFO等都纷纷跳槽到这家新公司。也许,这反映了他们对肿瘤和 CAR-T 业务的乐观态度,又或是对母公司的LLV基因疗法失去了信心?
最近几周,蓝鸟负面消息不断。自2021年11月肿瘤业务剥离后,蓝鸟股价已下跌60-70% (其中包括其CFO辞职以及被质疑现金流短缺等多种原因)。公司股票近日仅以每股约 4~5美元收盘,远低于剥离2SeventyBio 时的 13.14 美元。事实上,在 2018 年初,蓝鸟的股票曾高达 150 美元。当中国股民正为自己的生物科技股票被不断打折而痛苦不已时,不知道几乎血本无归的蓝鸟股民此时正作何想?
蓝鸟Beti-Cel和Eli-Cel的BLA上市申请都已在2021年底时向FDA提交,如果它们不能在今年秋天顺利获批,公司的现金流预计将会在2022年底时消耗殆尽,除非它能将获批后拿到的 “罕见儿科疾病优先审查凭证”(PRV)出售给其他大型制药公司,以获取大量资金支持公司转危为安。让我们拭目以待,并祝福它能够扭转乾坤,否则,该公司将成为独角兽公司失败的经典案例。
事实上,蓝鸟犯下了生物科技公司所可能犯的众多错误, 除了FDA因为安全问题而发出的多次临床试验暂停禁令外,公司还存在着CMC问题、现金流控制问题、与欧洲医保争论售价问题、以及争论该以罕见遗传病vs. 肿瘤药物为重心,从而导致公司领导层分道扬镳等问题。这些大家都可以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以邻为师,才可以让我们少走冤枉路,从而趋吉避凶!
-
Lapteva L, Pariser AR.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s: A 1-Year Pilot Study on Rates and Reasons for Clinical Hold. J Investig Med 2016; 64:376–382.
-
Manning M, Thompson M, Saber H, et al. An FDA Analysis of Clinical Hold Deficiencies affecting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for oncology products. Reg Tox & Pharm 2020; 110:104511.
-
https://www.logicbio.com/overview
-
https://www.bluebirdbio.com/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拥有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
以邻为师 | 少走冤枉路,药物出海成功秘籍! -
海外市场遇阻,中国药企卷入美国“暂定清单”风波 -
火热的CAR-T!火热的人才!8小时前,传奇生物宣布了「范晓虎博士离职」的消息,复星凯特:这剧情我熟,王立群博士也是.. -
6:4反对!开了7个半小时的会,FDA这次能扛住公众的压力吗? -
今晚10点!FDA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ALS重磅药物,您想观看直播吗?(附:6份会议资料) -
Resmetirom临床III期数据积极,NASH领域差异化竞争迎来黄金期 -
2300元/盒!「新冠口服药」辉瑞Paxlovid定价流出,已纳入医保 -
美国两家药厂相继宣布关厂 | 默沙东、Aurobindo -
美国成立ARPA-H,其归属问题仍存争议「白宫科学顾问Francis Collins说,具体办公地点和主任有待确定」 -
行业寒冬?这3家biotech,1天融资「超过15亿」!有了好数据,啥寒冬都不怕… -
昨夜,FDA发函,终于还是拒绝了信达/礼来的PD-1… -
「肠道菌群」联用K药?结果出炉后,单日股价「接近翻倍」!微生物疗法曙光已现? -
出海之我见!——百奥赛图副总裁、祐和医药CMO陈兆荣博士:用创新的理念和领先的技术,加速中国源创新药扬帆出海! -
加科思厂子都建起来了,野心很大啊… -
从研发、应用、临床三个维度,深入认识新一代CD47抗体的“昨天、今天、明天” -
刚刚!重磅ADC药物DS-8201,获NMPA受理,AZ为它花了69亿美元! -
Biotech大飞跃:抢人!抢钱!抢位置!这是最卷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
药时代BD项目 | 潜在更优THR-β激动剂,目标适应症:NASH和血脂异常。寻找全球或中国权益合作伙伴 -
先声药业与凌科药业就新型JAK1抑制剂LNK01001达成商业化战略合作 -
新一期 | 药时代征集:付费顾问 & 行业专家! -
药时代征集:付费顾问 & 行业专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