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自2002年发布以来,时隔20年以来进行的重大系统性修订。
此次意见稿共十章181条,相比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80条,全文条目增加了101条,是对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系统落实,同时也是对近20年来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管理的系统总结。
下面且随笔者一起去梳理看看,该意见稿新增了哪些内容?哪些又是重点关注内容!
1
首个批准上市儿药
最长给予12个月市场独占期
【解读】近年来,如何鼓励儿童用药的研制一直都是政策倾斜的重点。此次意见稿也将儿童药研发实践中的多种措施固化在条例里,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群体的关怀和研发企业的激励。
2
鼓励罕见病药品研发
最长给予7年的市场独占期
【解读】市场独占期是欧美常见的一种鼓励罕见病药品开发的手段,例如美国罕见病药物的独占期为7年,欧洲的独占期为10年。本次意见稿借鉴综合了国际上主流的做法,即维持了原研药企的积极性与利润,也保护了患者有药可吃的权利。不仅促进了原研药企创新,还对罕见病的临床获批也起到保障作用,能让国外罕见病药物更快进入中国市场,惠及国内患者。
3
鼓励中药的传承与创新
【解读】本次征求意见稿对药品创新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中药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中药创新,针对中药研发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2020年9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中药注册产品特性、创新程度和研制实践情况,改革中药注册分类,不再仅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注册类别的依据,开辟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注册申报路径。
【解读】这是首次从法规层面对此作出规定,意味着中药饮片委托生产的探索将结束,也终结了此前药品管理法的不明确规定。
4
首个挑战专利成功并首个获批上市的
化学仿制药给予市场独占期
【解读】意见稿对于仿制药发展也带来 “红利”。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并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仿制药,给予市场独占期。并在该药品获批之日起12个月内不再批准同品种仿制药上市,共同挑战专利成功的除外。
5
境内外MAH情形细化
【解读】不论是境外引进新药,还是境内新药出海,都有可能出现上市许可持有人一方和受托生产企业一方不同在境内或不同在境外的情形。目前,我们国家没有放开分段生产,更没有放开MAH委托生产的分段生产,如不允许生物制品原液、制剂分段委托生产。
此次意见稿对目前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与意见采纳,如分段生产、多地生产。对于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创新药,或者临床急需等药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分段生产。药品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生产地址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覆盖药品生产全过程和全部生产地址的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药品生产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6
科学开放的态度接受境外数据
减少重复开发,提高研发效率
【解读】国内外临床数据只要真实、科学均可接受,这是一大进步,节省资源,可加快药品审批和上市。
7
GMP检查
【解读】本条款应该是实施条例最大亮点。其一,是由之前核查动态批可以上市销售,由此又扩大到上市前的验证批次,企业拿到批件,通过许可和GMP符合性检查,也是可以评估验证批上市;二是在获生产许可后,可以提前进行生产商业批产品投产,等获得批件、GMP通过后,这些提前生产的产品也是可以上市,为此大大缩短企业新产品的上市销售时间。
8
确了同情用药的立法
提高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可及性
【解读】相比于新《药品管理法》对“同情用药”的规定,意见稿增加了“患者自愿要求”原则。由此,该原则要求“医师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医学分析认为获益可能大于风险且患者无法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提出建议(患者自行决断)”。同时,对于医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要求医师具备试验药物使用经验或者培训经历,进一步在同情用药中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推荐阅读
-
沙利文发布《药物3D打印行业报告》,3D打印技术驱动制药产业范式跃迁 -
生死时速!融资艰难,终止试验,资本寒冬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之下,中国药企出海遭遇一波三折! -
116亿美元!今年最大并购案,辉瑞终于出手了 -
mRNA新冠疫苗竞赛火热进行中,超10家国内药企布局!谁将创造历史? -
喜讯频传!阿斯利康3款产品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Enhertu太强了… -
熊市下,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之道——「更精简的团队、更多的授权合作伙伴和BD机会」 -
口腔溶解薄膜的「机理」与「优势」 -
3D打印药物,一项改变制药工业生产力的技术 -
熊市之下焉有完卵?!又有两家新药研发公司陷入困境。一家考虑被收购,另一家裁员幅度高达75%,包括CMO和COO! -
遗憾!和黄、君实接连收到FDA完整回复函,出海不易… -
面对CAR-T都束手无策的实体瘤,TCR-T表示毫无压力,中国多家企业已积极布局…… -
诺华正计划「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任命顶级分析师Ronny Gal为首席战略和增长官仅是「第一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药时代,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