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坎坷前进,LAG-3靶点终于成药,成为继CTLA-4、PD-1之后,免疫抑制剂赛道的第三位选手。
对于患者来说,新靶点的发现意味着将有新的药物;对于药企来说,新靶点则意味着药物研发即将开始一场新的竞争。
5月18日,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正大天晴通过引进拿到了LAG-3单抗的入场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生物制药引进的是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子公司LAG-3单抗的全球权益。
对于手握充沛现金流的国内大药企来说,中国生物制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到海外去捡漏。
LAG-3靶点的咸鱼翻身
谁是下一个PD-1?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TIGIT和LAG-3都曾是热门选手。
不过,对于TIGIT人们的期待值更高一些。毕竟作为一个年轻的靶点,TIGIT已经在二期临床中证明了自己的强悍效果。
而LAG-3这个靶点被发现30多年,与它同期发现的PD-1、CTLA-4早已成药,LAG-3却还在成药的路上坎坷前进。这使得不少人对于LAG-3能否成药,持怀疑的态度。
不过,创新药研发就像一场赌局,在结果公布之前,反转随时可能发生。
如今TIGIT和LAG-3的命运就发生了逆转。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从小细胞肺癌临床三期失败到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三期失败,TIGIT靶点迎来了接二连三的失利。TIGIT靶点还能不能成药,这个疑惑留在了不少人心中。
与TIGIT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一度不被看好的LAG-3,却咸鱼翻身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临床试验中,使用LAG-3单抗联合O药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0.1个月,单独使用Opdivo 的患者仅为 4.6 个月。
相比于PD-1单药疗法,联合疗法使先前未经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没有疾病进展的情况下存活的时间增加了一倍。
在安全性方面,与目前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方案CTLA-4+PD-1相比,LAG-3+PD-1联合的表现也不逊色。
基于此,今年3月,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的LAG-3抗体Relatlimab联合PD-1抗体Nivolumab,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商品名为Opdualag。
LAG-3成为了继PD-1、CTLA-4后,第三个成药的靶点。百时美施贵宝对这个药物充满了信心,预计2029年Opdualog销售额可能会超过40亿美元。
/ 02 /
中国生物制药海外捡漏
随着首个LAG-3单抗成功获批上市,并展示出可期的前景,国内玩家也开始纷纷涌入这个充满希望的应许之地。
5月18日,中国生物制药通过license in拿到了LAG-3单抗的入场券。
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正大天晴与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的子公司达成合作,收购后者LAG-3单抗Sym022的全球权益。
Sym022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项临床一期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作为单独用药或者是联合其他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药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按照中国生物制药的设想,引进的这款LAG-3单抗,将会和正大天晴旗下的PD-1、PD-L1联合用药,形成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国内药企license in的案例中,国内药企更多的是选择只引进药物国内的权益。而这次,中国生物制药拿到的是LAG-3的全球权益。
这意味着,中国生物制药瞄准的是全球市场。对于中国生物制药的雄心壮志也不难理解。
目前国内的药物研发扎堆严重,像LAG-3这种热门靶点,便有十几家药企扎堆。如此内卷的情况下,未来仅靠国内市场,商业化想象空间有限。
海外情况则不同。虽然布局全球化临床需要的研发费用更高,但同时全球试验数据也更能得到跨国公司的认可。一旦完成临床试验,所收获的也将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不过,中国生物制药能够拿下LAG-3的全球权益,还有一个先决条件。
那就是,全球生物科技行情下行,不少药企优秀管线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合理的区间。与此同时,国内大药企手里拥有充沛的现金流,在此时选择购入一些质地优秀的资产,无疑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这也给国内药企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到海外去捡漏。
目前国内大药企手中现金流充裕的不在少数,中国生物制药打头阵之后,未来全球化的license in或许会越来越多。
文/方涛之


推荐阅读
-
推动乙肝创新疗法:强生创新线上研讨会报名在即! -
助力汉曲优®增效扩产,复宏汉霖新增24000L产能「再出发」 -
重磅!勃林格殷格翰在研新型疗法可延缓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下降 -
新冠“盛宴”即将落幕,对生物医药投资者来说,如何在熊市中发现价值? -
DLL3——被遗忘的小细胞肺癌破局者 -
百济神州、传奇、恒瑞、和黄、信达、君实、和铂。。。中国多少家药企正在扬帆出海?| 药时代出海系列 -
自然·通讯 | 人源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复合物三维结构成功解析 -
沙利文发布《药物3D打印行业报告》,3D打印技术驱动制药产业范式跃迁 -
生死时速!融资艰难,终止试验,资本寒冬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之下,中国药企出海遭遇一波三折! -
116亿美元!今年最大并购案,辉瑞终于出手了 -
mRNA新冠疫苗竞赛火热进行中,超10家国内药企布局!谁将创造历史? -
喜讯频传!阿斯利康3款产品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Enhertu太强了… -
熊市下,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之道——「更精简的团队、更多的授权合作伙伴和BD机会」 -
口腔溶解薄膜的「机理」与「优势」 -
3D打印药物,一项改变制药工业生产力的技术 -
熊市之下焉有完卵?!又有两家新药研发公司陷入困境。一家考虑被收购,另一家裁员幅度高达75%,包括CMO和COO! -
遗憾!和黄、君实接连收到FDA完整回复函,出海不易… -
面对CAR-T都束手无策的实体瘤,TCR-T表示毫无压力,中国多家企业已积极布局…… -
诺华正计划「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任命顶级分析师Ronny Gal为首席战略和增长官仅是「第一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