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球约有1/6的人口受到神经疾病的困扰。按照一般定义,神经系统疾病分为了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周围及植物神经系统疾病。CNS疾病种类繁多,焦虑抑郁、精神错乱、成瘾等精神类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动症和自闭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都是CNS疾病的范畴。
Axsome Therapeutics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创新疗法。Axsome的抗抑郁药物AXS-05曾经历FDA审批的曲折之路,近日,对这款药物获批的期待又被FDA重新提上日程。
本周一收盘后,咋提交给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中,他们发布一则简短的通告,内容称“已经收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提议,为该公司的AXS-05产品贴上标签。公司正在审查拟议的标签,并将回复FDA以确保最终的标签协议。”
由于今年生物技术行业喜讯不多,坏消息却频出,大部分投资者们情绪低迷,这一简讯的发布迅速引发了投资者们的高涨热情。一些分析师兴奋地相信,AXS-05每年可以赚超过10亿美元。在周一收盘后,Axsome的股价也上涨了51%。目前其总市值已达到14.77亿美元大关。
图片来源:雪球

AXS-05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多模式活性,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AXS-05由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和安非他酮(bupropion)的专有配方和剂量组成,并采用了Axsome公司的代谢抑制技术。
AXS-05的右美沙芬组分是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也被称为谷氨酸受体调节剂,这是一种新的作用机制,它的作用与目前可用的大多数抑郁症药物不同。AXS-05的右美沙芬组分也是一种sigma-1受体激动剂、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
AXS-05的安非他酮成分可提高右美沙芬的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一种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
AXS-05疗法拥有40多项美国和国际专利,保护期直至2034年。
目前,AXS-05正在开发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MDD)、阿尔茨海默(AD)激越和戒烟。AXS-05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MDD和AD激越。目前处于AD激越的3期临床开发和戒烟的2期临床开发阶段。
但AXS-05在AD激越和戒烟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FDA也未批准其用于这些适应症。如果这些适应症获得批准,该药物组合将为治疗MDD和潜在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处于研发阶段的“新药”如果获得了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往往意味着该药物有较高的上市可能性以及各种利好政策的接踵而至。但AXS-05的审批之路却是一波三折、被一拖再拖。
2019年是Axsome的爆发之年,股价从年初的2美元多,一路攀升,年底达到109.94美元的高点,一年涨幅超过40倍。Axsome也成为当年涨幅最凶猛的生物科技股,没有之一。
2021年4月,FDA开始审查Axsome Therapeutics的一项申请,该申请可能使AXS-05成为数百万患有重度抑郁症(MDD)的美国人提供新疗法。当时,该公司没有提到申请难治性抑郁症(TRD),因为没有证据表明AXS-05对这一重要群组有益。
2021年8月,AXS-05在申请上市阶段收到了FDA的信函,称在Axsome Therapeutics公司的申请批准AXS-05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材料中发现了一些缺陷,导致有关标签的讨论停止,需进行整改后重新提交申报。
2021年在8月20日,FDA告知该公司不会按时完成审查。当时股价两天内暴跌,跌幅超过50%。
图片来源:雪球
从上图可以看出,Axsome的股价从2019年有较大幅度的上涨,2020年小幅回落不明显,2021年有一次大幅度下跌,之后股价一直稳定的保持在30美元左右,看起来不好不坏的样子。
早在今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指出,他们已经与FDA就上市后的条件达成了协议。这使得Axsome再次燃起了对AXS-05获批的期待。
这次FDA重启关于AXS-05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新药申请(NDA)的建议标签,并不能保证该款药物能够获批成功。但按照以往惯例,监管机构和药物开发公司通常会在药品批准前几周制定药品标签。因此,这款审批推迟已久的药物现在或有望在短期内取得成功。
SVB证券的分析师Marc Goodman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了这份文件,他说:“通常的流程是FDA和一家公司会在PDUFA日期前一个月左右开始标签谈判,但考虑到没有行动日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知道具体时间,但我们将假设在大约1个月后获得批准。考虑到这一药品审批过程的曲折,我们相信许多投资者对全面批准仍有些犹豫,因此我们不会对全面批准后该股再次大幅上涨感到惊讶。”
此外,Axsome旗下的治疗偏头痛药物AXS-07,在几周前因CMC的问题被否决,目前Axsome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AXS-07(MoSEIC meloxicam/rizatriptan)是一种新型口服药物,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目前正在临床开发,用于偏头痛的急性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AXS-07是Axesome等待FDA批准的两个后期资产之一。
由于COVID-19,FDA暂停了生产现场检查,导致监管延误。早在今年2月,Axsome就曾表示AXS-07的PDUFA目标日期为2022年4月30日,FDA将在此之前完成检查。但事实证明,该申请还存在更多问题。
根据SEC披露的消息称,在审查AXS-07新药申请时发现的化学、制造和控制(CMC)问题“尚未解决”。因此,Axsome预计FDA将发布完整回复函。
图片来源:Axsome Therapeutics官网
2022年3月28日,Axsome Therapeutics宣布就收购Sunosi(solriamfetol)与Jazz Pharmaceuticals达成最终协议。Sunosi是一种双效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DNRI),可在因发作性睡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导致白天过度嗜睡(EDS)的成年人中,帮助保持清醒状态。Sunosi是第一款被批准用于治疗患有发作性睡病或OSA的成人EDS的DNRI。
Axesome的另一款针对纤维肌痛的药物AXS-14,也即将提交NDA申请,预计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提交。
上世纪,抗精神疾病药物浪潮的兴起,使得如辉瑞、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BMS)等各大药厂相继建立起数十亿美元的神经疾病学业务。
但好景不长,当这一领域“易摘的果子”所剩不多,由于CNS疾病机制复杂、成药性因素多、临床研究难度高等原因,CNS药物研发不足其他药物研发成功率一半仍是事实。这也导致该领域的药物研发进入了停滞阶段,随之而来的是药厂们相继撤出,转而投向肿瘤和免疫领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有近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影响,其中仅抑郁症患者就有3亿人。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也达到2.5亿人,总患病率高达17.5%。
CNS领域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业内普遍认为,未来,该领域将不止是一个千亿级的蓝海,而是万亿级的。从2020年开始,大量投资涌入这一领域。未来十年,神经科学的发展会迎来重要转折点,该领域或许会像肿瘤学一样取得巨大的进步。只是,难度依然在,坚守者如渤健,仍在为刚开发出来的AD药物不断争取商业利益。
从机制不明、到动物模型难验证、再到临床开发难,每一项都是CNS药物开发的拦路虎。一家又一家的药企在这一领域受到挫败。随着失败案例越来越多,投资CNS管线的风险就愈来愈大。
2014年以前辉瑞一直是CNS领域的老大,但后来辉瑞的治疗AD和亨廷顿氏症的药物都无一例外失败了。当肿瘤新药不断看到较好的商业前景时,过往的CNS药物又不断的专利到期,辉瑞也不得不砍掉这一领域的开发管线。
同样,2018年至2019年,BMS、葛兰素史克(GSK)、安进、阿斯利康等大药厂或是选择削减CNS药物投资计划或是直接退出,CNS药物开发再一次进入了低谷期。
据报道,2010年至2019年,FDA批准的CNS药物占12%,仅次于肿瘤和感染,但大部分新药都是基于老靶点的me better。
国内药企在CNS领域更多集中在精神性疾病范畴,开发神经兴奋类药物,且以仿制药为主。事实上,在神经系统领域,国产关于镇痛、麻醉和脑卒中的产品挺多。而在抗癫痫、抗抑郁等精神性疾病,则是长期被外企主导,本土企业更多是仿制药。
2019年,海外药企辉瑞、灵北和礼来依旧盘踞抗抑郁药物市场前三的位置,市场份额超过10%。如今,恩华药业、山东京卫、科伦药业、京新药业、华海药业以及成都奥邦等本土企业已经快速追赶,市场格局早已发生变化。
在抗抑郁、抗癫痫等药物领域,国产替代已成趋势。2019年神经系统药物销售TOP10,全是本土药企,几乎都是仿制药的天下。

图片来源:《“宇宙第一大药厂”重金杀回背后,暗藏千亿蓝海市场》
随着神经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大,目前越来越多药企也开始在该领域加大了投入。除了辉瑞(Pfizer)、百健艾迪(Biogen Idec)、诺华(Novartis)、大冢(Otsuka)、梯瓦(Teva)等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生产企业外;在国内,部分药企也开始加大了对该领域的布局,如华北制药、哈药股份、恩华药业等,相关成果也正在日益涌现。
2021年,国内约有20家专注于CNS领域的药企完成融资,涵盖天使轮到C轮融资,融资金额最高达数亿元。

不仅是CNS领域,几乎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完了”的现象。但CNS领域如此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确实是不容忽视的,目前仍有很多神经、精神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布局CNS领域,但与其他领域相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疾病在基础科学方面的进展十分缓慢,因此在这一领域具有药物研发及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
虽然大家都说,这一领域失败率高、研发难度大、并且融资困难、商业化回报慢。但无论是海外药企还是本土药企,在这一赛道上所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同样的,可以说,大家的起点也是一样的。那么,谁将有机会在这一领域最先获得巨大收益呢?药时代将持续关注。
-
https://endpts.com/axsomes-long-delayed-depression-drug-is-back-up-for-label-discussions-at-the-fda-triggering-a-big-spike-in-the-share-price/ -
Axsome Therapeutics官网 -
雪球官网 -
《“宇宙第一大药厂”重金杀回背后,暗藏千亿蓝海市场》 -
其他公开资料。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