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锐
博腾股份副总经理

马大为
药物发展中的高效合成方法研究
尽管有机合成化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药物发现阶段,设计分子的合成仍然是决速步骤,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也有待优化。通过合成策略和合成反应的创新来提高合成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报告介绍了利用合成策略创新发展目前合成路线最短的抗肿瘤药物曲倍替定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草酰二胺为更有效的配体,实现温和条件下芳基氯代物的铜催化偶联反应和低催化剂量下芳基溴/碘代物的偶联反应。

孙勇奎
美国工程院院士
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新药物的源头发现
分享了催化在创新药物的源头发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及研发和应用中的乐趣。使用C-H功能化来生成复杂分子的各种类似物的概念,至少在40年前提出。这些年来的C-H功能化技术迅速发展,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工作,并耐受类药物分子中的各种敏感官能团。通过C-H功能化的LSF能够探索传统合成方法不易获得的化学空间,以加速SAR,崭新的生物相关的化学空间的探索,及创新药发明。

周伟澄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仿制药(抢仿)的创新合成
化合物专利到期即为仿制药,但原研公司还有合成工艺专利,而化合物专利中的药化合成,往往难以工业化,抢仿必须开发新的合成工艺。本报告以作者实操的三个案例(磷酸特地唑胺,Icalprim,Mavorrixafor),说明仿制药(抢仿)的创新合成。

张翱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
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的发展与挑战

汤文军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手性药物合成中的高效不对称偶联探索




李靖
药渡董事长
中国化学新药开发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创新药物上市商业化成功要素——RULE OF THREE
创新药物商业化成功要素有3个:1.时间因素,与全球同靶点首个上市药物时间间隔相差3年之内;2.空间因素,同靶点药物上市顺序排名前3位或同靶点、同适应症药物上市顺序排名前3位;3.资源因素,销售实力(进入前3名的销售梯队)、药物上市后拓展新适应症的速度和获批新适应症的速度3种关键实力进入前3位。

沈宏
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高级副总裁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发现
沈宏博士介绍了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在乙肝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工作,特别分享了结构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分子模块,和药物化学分子设计的诸多创新亮点。

张彦涛
泰励生物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抗肿瘤老战友们的新思路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
创新药物设计的研究与展望

张小虎
爱科诺联合创始人、CEO
胚胎通路抑制剂的研发

张富尧
弼领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药物偶合物的设计与开发
● 无论哪个领域,做药都需从疾病入手。结构类型、筛选方法,以及速度、时间和空间都有讲究。AI在制药中的局限在于数据无法回归,这里是指专业团队的数据回归。
● 做一个成功的新药需要三个元素: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biology、tecnology。AI对寻找靶点作用很大,但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和团队参与其中。



薛东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光/镍协同催化的C-O/C-N偶联反应及应用研究

陈明洋
天津大学浙江绍兴研究院高纯分离中心副主任
原料药连续结晶的思考与实践

伍辛军
康宁反应器技术中心(中国)主任
微通道反应器技术在连续制药中的应用

匡善明
博腾股份/J-STAR高级技术总监
基于物化属性的药物晶型研究和制剂晶型风险控制

刘元莲
博腾股份技术部高级总监
如何实现CXO项目从Lab到Plant的“无缝”对接
工艺好、生产棒、转移顺在如何实现CXO项目从Lab到Plant的“无缝”对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好的生产工艺要从质量、安全、成本和效率几个变量综合考量,最终产出的好工艺要具备可生产性、稳健性和可重复性,这也是实现项目完美转移和交付的前提。作为CXO的引领者,博腾在工艺从lab到plant的转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服务全球知名药企经验的累积和传承下来的端到端技术转移流程,“商务+项目管理+技术负责人”的铁三角客户服务模式,都在实现“无缝”对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万斌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瑞德西韦的高效不对称催化合成
基于键角调控策略,我们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全新骨架的手性双环咪唑类小分子亲核催化剂,并利用该类催化剂实现了首例磷(V)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成功地开发了磷(V)手性抗新冠药物瑞德西韦的高效不对称催化合成。本报告对这类催化剂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

新一代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的研发

方传志
博腾股份集团工程中心总工程师
基于IH和GMP交叉污染风险的高活性化合物的管控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活性化合物被开发,(这类化合物具有低剂量、高药效的特点,也有一些能够与抗体偶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高活性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给职业健康以及交叉污染带来了挑战,报告从职业卫生和GMP交叉污染两个角度,对高活性化合物的定义和管控进行了讨论。



傅崇东
亚盛医药CMC负责人
创新药制剂工艺变更与桥接

王志云
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
创新药中美同步上市申请:工艺及质量研究关注点
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规则的实施加快创新药在全球上市,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中美同步申报需关注NMPA的特殊要求,理解通用规则的执行层面的差异。中国新药品管理法MAH制度对全球创新药进入中国并且早日获批上市提供了政策保障。创新药CMC开发必须基于NDA申报要求为目标,关注产品和工艺设计及各个临床阶段对资料的要求,运用风险控制策略,结合NMPA的要求提供完整完善的CMC申报资料。

任国宾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晶型药物生产制备策略及案例分析

赵英超
博腾股份制剂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

萧柏明
同写意药学院院长
创新药物制剂—分析方法开发与质量研究
报告阐述了药物研发的过程、如何建立创新药质量标准以及创新药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的关系。通过对创新药制剂物料缺失案例的深度剖析,进一步领悟分析方法稳定性指示作用的重要性。根据质量源于设计的科学理念,报告还对如何用科学指导建立分析方法,怎样确定分析方法设计中心和耐用区间进行了深入探讨。

喻咏梅
博腾股份数智化及质量管理顾问
数字化全面驱动药品研发和生产质量提升
漫天霞光,天地橙黄。提琴悠扬,举杯共飨。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