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从国际环境到生物医药领域,“不确定性”成了业界频繁讨论的话题。但在充满了变数的环境中,全球CXO头部企业药明康德在2024年报中,为2025年的发展设下了“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15%,公司整体收入达到415-430亿”的增长目标。
本周,药明康德的2025年一季度报新鲜出炉。财报显示,药明康德2025年一季度实现整体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21.0%;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作为药明康德的核心业务之一,一季度的化学业务收入达到73.9亿元,实现32.9%的同比增长;化学业务的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也增长至47.5%。这些数据堪称稳健。

药明康德的韧性从何而来?我们从药明康德的商业模式中,找到了化学业务两大驱动引擎的发展秘诀。
01 前瞻布局,把握新分子机遇
在药明康德化学业务中,新分子(TIDES)业务有着亮眼的表现。新分子药物蕴育着造福全球患者的巨大潜力,但它们的研发往往也面临着更复杂的合成步骤、更大的生产难度。
2018年,药明康德正式推出了主要包含多肽、寡核苷酸及相关化学偶联物的新分子业务平台WuXi TIDES。此后,该业务平台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25年一季报显示,TIDES业务收入达到22.4亿元,同比强劲增长187.6%,在手订单同比显著增长,达105.5%。
在新分子类型中,多肽类GLP-1药物是如今当之无愧的风口。根据行业报告,多肽药物市场在2024年已经达到约1172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将在2030年达到2602亿。除了传统的糖尿病与肥胖治疗,多肽药物还被看好在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炎等慢性疾病领域造福广大患者。
在多肽药物领域,药明康德无疑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在2024年的47个多肽类GLP-1药物临床阶段项目中,药明康德赋能了其中8个,并且支持了一款多肽类GLP-1药物的生产。
事实上,如果回看药明康德多肽业务的完整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它的多肽产能增长绝非风口出现后的盲目追随,而是十余年修炼内功的必然结果。而这其中的关键秘诀早已明牌,那就是药明康德独特的CRDMO模式。
简单来说,这种“一体化、端到端”的模式可以为新药提供从早期发现和研究(R)、开发(D),再到生产(M)的全流程服务。与传统CDMO公司相比,药明康德庞大的R端早期业务,让其在起跑线上取得领先。这一优势在多肽业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得益于R端可以对创新趋势的持续感知,早在2011年,药明康德就建立了多肽药物发现团队,能够从前沿进展中捕捉到多肽药物发展的前景,并为下游业务引流。接下来,D&M端的接力使得团队能够覆盖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端到端的合力。
前瞻性布局为药明康德抢占了先机,接下来在什么时候扩大产能、增加多少产能,同样离不开公司实力与前瞻视野。
2019年,在多肽药物浪潮到来之前,药明康德就布局了500升的多肽规模化合成关键设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此后,随着常州与泰兴基地的多肽生产车间投产并扩大产能,这一数字在2024年底已经增加至41,000升,并且2025年底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超过100,000升。
药明康德新分子平台持续发力之际,客户也对这家公司的报以持续信赖。根据一季度财报,WuXi TIDES的D&M服务客户数同比增长14%,服务分子数同比提升了25%。
02 CRDMO助力,锁定创新小分子
如果说新分子业务是新药研发的行业新星,那么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双引擎的另一端——小分子药物则是长期以来的“基石”。
在生物医药领域,小分子仍然长年占据着全球在研管线的半壁江山。伴随着愈加复杂的分子结构,小分子新药的研发难度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药明康德在全球新药研发赋能中的贡献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窥见:2024年,美国FDA共批准了31款小分子新药,而药明康德生产了其中6个,占19%的份额;自2018年以来,美国FDA批准的小分子新药中,18%由药明康德赋能。
药明康德能够为如此多的小分子新药赋能、提供研发支持,CRDMO模式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药明康德管理层曾指出,CRDMO模式的R端赋能创新带来了“开源和引流”、“理解趋势”、“形成合力”的三重优势。通过“跟随分子+赢得分子”的战略,CRDMO平台持续推动项目从早期向后期转化,也就是从“R”向“D&M”持续推进,形成了一个“漏斗管线”的核心优势。

从一季度财报的这张小分子漏斗管线图中,CRDMO模式带来的优势得到了具象化展现。在R端的开源引流之下,D&M阶段管线新增分子达到203个,商业化和临床III期项目增加5个,高价值的后期项目“含金量”在进一步增长。目前,药明康德支持了82个临床三期项目与75个商业化项目。从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漏斗管线中,药明康德的赋能正在助力客户,蕴育出下一代创新药物的希望。
药明康德锁定潜在“重磅”分子的能力,也得到了权威产业与学术机构的侧面印证。
2025年4月,知名产业媒体猎药人(Drug Hunter)发布的2024年“十大明星分子”榜单新鲜出炉,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为其中多款提供赋能服务。无独有偶,在美国化学会(ACS)2025春季会议上,12款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人体试验的小分子创新药物的化学结构首次公开亮相,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为其中5款提供赋能服务。
这种端到端、一体化的CRDMO模式,也通过R端向D&M端引流,确保了订单的持续增长。2025年一季度,小分子D&M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13.9%,构成了公司长期业绩的坚实保障。
03 产能扩建,加速全球赋能
放眼未来,从创新小分子到多肽、寡核苷酸、偶联物等新分子领域,前瞻布局和深厚积累还将为药明康德注入全新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药明康德的双引擎平台也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医药生态圈,惠及全球患者。
在加速赋能新药研发的道路上,药明康德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投资扩展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今年3月,药明康德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相继成功通过美国FDA检查,为公司更好地赋能全球客户、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研发和生产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泰兴基地项目一期全面投入运营后,药明康德生产小分子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反应釜总体积将超过4,000立方米。
此外,在瑞士,2024年库威基地的产能实现翻倍,为欧洲客户更高效的赋能;在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顿基地的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计划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在新加坡,全新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已于2024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基地一期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
从财报数据与产能建设中,药明康德正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无论外部环境如何,这家公司将坚持CRDMO业务模式,为客户持续赋能、加速造福全球患者。或许,这正是这家公司始终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的初心和信心所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药时代
发布者:haitao.zhao,转载请首先联系contact@drugtimes.cn获得授权